
400-123-4567
+86-123-4567
时间:2025-09-12 10:27:28
2025年是《巴黎协定》签署十周年、《北京宣言》通过三十周年,气候变化对女性影响更大,而女性在气候行动中潜力显著。在此背景下,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与气候未来全球创新实验室(C Force Lab)联合出品本报告,收录24个来自政府、国际机构、企业、科研机构及社会组织的案例,展现中国在气候行动与性别平等协同治理的实践,为全球相关事业提供中国方案。
生态环境部“美丽中国,我是行动者”推选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案例,该连40余年治理荒漠14225亩,让沙漠后退15公里。陕西省“乐修匠”项目培训20名女性维修工,减碳500吨。全国妇联推进“绿色家庭”“美丽庭院”建设,如三亚李萸打造绿色民宿,东莞隔坑村设“花卉银行”。地方妇联组织“安吉河嫂”“阿妈啦”护河队,广西、青海女护林员守护生态,获“全国三八红旗集体”。
联合国妇女署在青海开展项目,助力农村妇女应对气候变化,如铁令梅合作社实现种养循环,黄兰索四什姐传承青绣增收;还推动可再生能源转型,惠及3000户家庭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“她×数字未来”创造营,培训6000余名乡村女孩,开发400个可持续发展项目。亚洲开发银行海绵城市项目,提升深圳水务集团女性高管比例,改善城市防洪与卫生。国际计划“青年绿色发展”项目,赋能青年女性参与气候行动。
科研领域,青格勒吉日格乐研发钢铁降碳技术,周欢萍突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难题;福建“碳汇+女科技特派员联盟”中,廖红教授推广“茶豆间种”,减碳30%。企业方面,王春光的亿可能源助企业减碳超8万吨;旭柔计划“荫凉益夏”用无电制冷技术覆盖6000㎡社区;成都“铁牛妈妈的餐厅”带动村民发展有机农业与低碳生活。
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“母亲幸福光伏电站”“母亲水窖”项目,分别助威宁脱贫、解决380万人饮水问题。友成基金会“香橙妈妈”计划培训2000名乡村女性。中国民促会提升社会组织气候与性别协同能力,南昌青赣环境培训女性无人机飞手监测生态。自然之友“玲珑计划”支持58位女性行动者,三江源协会培育28名核心女性环保人,瑞丽中心、乡村之眼等也通过多样方式赋能女性参与气候治理。
当前气候与性别协同意识待提升,女性潜力未充分释放。未来需全社会加强支持,进一步推广案例经验,推动性别平等融入气候行动,助力“双碳”目标与可持续发展。